在深中通道通车一周年之际,2025中山招商推介大会暨广东国际侨界创新创业大赛启动仪式6月30日在广东中山举行。大会以“投资中山 共赢未来”为主题,首次采用“1+2”会场联动机制,在中山设主会场、北京与杭州设分会场,全面拓展招商“朋友圈”。
来自英国、德国、俄罗斯、新加坡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00多位境内外嘉宾齐聚,共话合作。参会企业涵盖智能制造、低空经济、生物医药与健康、高端装备、光电光学、人工智能、农文旅等重点产业,充分释放中山面向全球开放招商的强烈信号。
以会聚力 全球招商全面提速
本届大会项目签约意向金额预计突破千亿元,延续2023、2024年连续破千亿的良好势头,签约项目集中于低空经济、储能、高端装备、光电光学、人工智能等领域。大会期间,中山还重磅发布“2+8”产业宏图,以火炬高新区和翠亨新区“双核”引擎为中心,带动中山岐江新城、中山坦洲、中山板芙等8个经济开发区联动发展。同步推出“挂榜招商”机制,超40个优质产业空间载体虚位以待,围绕重点产业招商项目,3300亩土地和620万平方米工改厂房,助力项目快速落地。
“近年来,中山通过工业上楼、工改腾挪等举措释放5万亩产业空间,支持本土企业增资扩产,引来一批优质项目。如建华管桩、欧普照明等‘走出去’的中山企业选择返乡再投资;明阳集团、华帝燃气等本地龙头企业持续扩能增效。三花控股等行业头部企业亦坚定布局湾区、投资中山。”中山市投资促进局相关负责人表示。
以势蓄能 战略区位释放优势
深中通道通车一年来,中山全面融入“30分钟深圳圈”。南中城际、翠亨快线等轨道工程加快推进,中山港国际航线持续扩展,城市枢纽功能日益彰显,区域辐射力与综合承载力持续提升,逐步“出圈”。中国侨联常委、广东省高等国际金融与法律研究院院长叶紫莹表示,中山深厚的制造业基础叠加保税物流、跨境电商等开放平台,构筑起“双循环”格局中的关键节点。大湾区1小时交通圈内,中山直连五大国际机场、四大深水港口,为企业全球运营打造坚实后盾。
数据显示,截至2025年5月底,深中通道累计车流量超2900万车次,日均通行量达8.6万车次;深中跨市公交累计发班9.9万车次,发送旅客超273万人次;中山口岸出入境旅客达37.7万人次,货运时效平均节省1小时,运输成本下降约20%。
此外,“深圳总部+中山基地”“深圳研发+中山转化”“深圳链主+中山配套”模式不断结出硕果。深中低空经济产业联盟成立,更多“深圳大脑”加入“中山制造”,探索“反向飞地”,设立中国中山留创园(深圳)双向离岸孵化器,让深圳智慧在中山沃土生根发芽,深中合作创新区、健康医药园、新能源园等十大万亩级现代主题产业园加速崛起。
以链促产 产业落地闭环成势
招商只是开场,落地才是关键。中山正从“签得快”走向“落得稳”“转得好”的全链条闭环发展。数据统计显示,2023年招商项目动工率超90%,2024年近70%,形成了企业“放心来、安心落”的金字招牌。
在人工智能赛道,深圳与中山的协同效应日益显现。深圳、中山在人工智能领域的企业本身就有着互相靠近的“势能”。“中山企业要资源,希望进军头部企业的供应链,深圳企业要市场,也希望与中山政府建立联系。”深圳市人工智能产业协会执行会长、中山市人工智能产业协会执行会长、全国工商联人工智能委员会常务秘书长范丛明说,深圳作为全国乃至全球的人工智能创新高地,具有科技成果产业化落地迅速、应用场景丰富等优势,并汇聚了900多家人工智能头部企业,中山则以其坚实的制造业基础,为“AI+制造”的融合提供了肥沃土壤。
站在新起点,中山已经出发,并将以更大格局、更强系统力、更优空间承载,迎接来自全球的合作伙伴。在湾区竞合的新赛道上,这座城市准备好了跑一场高质量、长期主义的“城市长跑”,向世界递出一张更有分量的“中山名片”。(郑南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