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全市优化营商环境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召开
发布时间:2025-07-01 12:10来源:菏泽日报阅读量:

   6月30日,2025年全市优化营商环境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召开,邀请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我市强化要素保障、深化办事流程,不断优化自然资源和规划领域营商环境工作成效,并回答媒体记者提问。

  近年来,我市坚持保护资源、保障发展、创新服务“两保一创”主线,突出抓好要素保障、流程再造、不动产登记,全力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。

  强化要素支撑,保障项目用地需求。抢抓政策窗口期,深挖存量潜力,2023年以来全市处置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4.84亩,完成省分解考核任务的203.2%,共核补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1.6万亩。加快土地征收成片开发方案编制报批,全市共编制报批成片开发方案23个,拟征收项目633个,拟征收总面积4.8万亩,实现了省市县重点产业类发展项目“需编尽编”。加大重大基础设施和重点工程项目用地保障力度,2023年以来全市征收、转用土地6.15万亩,实现了重点项目用地“应保尽保”。规范实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,有序增加建设用地“流量”,压减“增量”,实现城乡土地资源的双向有序流动、集约高效配置,2023年以来,全市共验收复垦农用地8500亩,累计节余增减挂钩指标1.97万亩,有效保障了项目用地需求。坚持土地节约集约利用,巨野、单县被自然资源部评为节约集约示范先进县,经验做法成功入选自然资源部典型案例,成武县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部级试点高标准完成。“标准地”改革纵深推进,出让“标准地”84宗,面积4945.35亩,重点区域新增工业项目“标准地”供应达到了100%。

  坚持流程再造,着力提升政务服务效能。从“细处”着手建制度,聚焦社会关注、群众所期、企业所盼的重难点问题,制定印发《关于进一步强化规划全生命周期管理的指导意见》等40项制度性文件,完善“3+1+1”制度体系,规范权力运行。从“痛处”着手转路径,针对规划管理中共性问题,在全省率先提出规划全生命周期管理指导意见,破解26个方面难题。创新解决房地产项目售楼处报规难题,允许利用规划配套设施作为临时售楼处,办理临时许可后转为永久建筑,平均每个项目节省资金约2500万元,有效减轻企业负担。从“近处”着手提效能,在工业用地“拿地即开工”基础上,全省率先推行经营性用地方案预审查制度,为企业节约时间成本65天;认真落实“用地清单制”,推动经营性土地“拿地即开工”,为企业建设节约时间约180天。从“远处”着手转作风,大力倡导企业至上、有解思维,变“坐门等申报”为“上门问需要”,开展上门服务70余次,电话问询1900余次,发送短信520次,解决企业问题320个;擦亮派驻县区“服务专员”品牌,解决县区土地报批等问题96个;严格落实项目报件“5天出局、10天出市”承诺,高质高效完成土地报件229件。

  聚焦群众需求,全面提升不动产登记服务水平。深入推进“高效办成一件事”,印发实施方案,优化整合新建商品房、存量房、企业不动产转移登记流程,实现“一窗一岗、一次办好”。加强部门数据对接,支撑“企业破产信息核查”“教育入学”等“一件事”信息查询。推广“一网通办”,运用大数据、人工智能实现8大类82种高频登记业务全天候响应、24小时智能审核,市本级增量业务100%数字化办理。创新服务便民利企,实现不动产登记信息及地籍图可视化检索、查询“不见面、全天候”。印发《关于规范工业用途不动产登记的通知》,细化工业项目厂房登记规则,允许普通厂房按幢登记抵押转移,标准厂房按幢、层、跨、间登记抵押转让,明确土地分割合并解决办法,提升工业用地效能。联合相关部门出台《开展工业用途不动产按份持证和按份额转移、抵押登记的通知》,支持已登记工业不动产按份持证、按份额抵押转移登记,首次抵押均按第一顺位登记,有效缓解企业融资压力。持续推广“带押过户”服务,与工商银行、农商银行等4家金融机构协作,完成不动产“带押过户”345件。坚持问题导向化解历史遗留难题,全市完成化解住宅项目252个,惠及群众12.21万户;大力推行“交房即交证”,已有16个新建小区、5970户业主受益。

  菏泽日报记者 张啸

(责任编辑:字界)